【版權聲明】:我們尊重原創,也注重分享。有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僅供學習參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業用途,本平臺對轉載、分享的內容、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僅供讀者參考,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媒體、公司 、企業或個人等的知識產權,請聯系刪除。謝謝!
|
藥不對癥,治不到位,化工園為何污水有整治卻沒成效自蘇北印染污水污染事件出現以來,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,大部分化工園區可謂是草木皆兵,為響應國家的環保專項行動,企業都開始對自家化工園的污水處理體統進行相關的整治改造,以達到國家的污水排放標準。 然而,為何有的化工園區有整治卻治不到位?為何化工污染一再陷入“有問題整治,再有問題再整治”的死循環圈子? 一是歷史欠賬過多。不少化工園區在成立之初都是管理較為粗放,“廢氣、廢渣及廢水”治理都是被動跟上,沒有做好前期規劃。江蘇有的園區不同類型企業布局混亂雜散,對實現區內物料、能量等資源共享難以實現共生發展,不僅無法發揮園區循環經濟優勢,甚至可能引發更多安全環境風險等問題。 二是污染狀況不明。由于不少化工園區成立之初“三廢”設施處理不到位,有的園區有偷埋危廢固廢,有的排污河長期污染,污染狀況不甚清楚。 三是管理水平不高且基礎設施不完善。園區早期發展過程中存在規劃評審把關不嚴、基礎設施配套缺失等問題,污染物收集、處理、清潔能源供應各方面能力都較為欠缺,需要逐漸改善。一些不法之徒為高額利益不惜鋌而走險、采取較隱蔽的‘打游擊’偷排手段,也同樣加大了污染整治難度。 針對以上這些歷史遺留問題,整治部門進行了相關建議手段。其一,對化工園區進行集中式綜合評估。對化工園區的治理,不能一罰了之,基層由于缺乏專業指導,常感束手無策;建議上級部門從關停并轉、綜合整改、規劃編制等方面提出整改措施,針對問題開展生態修復。動員在查企業開展自查自檢自糾正行動,主動交代并對歷史污染問題積極解決可免于處罰。 其二,對污染屢禁不止的企業實施關停式整治。將園區化工企業分成A、B、C三個等級,對列入A檔的企業引導其開展評價會審,在行政審批及財政扶持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;對列入B檔的企業,積極做好轉型升級工作,未能按時完成整治任務的降為C檔;C檔企業減弱其企業資源的配置,逐漸引導其主動退出。 其三,加強環保監督檢舉力度。加強環保設施的運營監管,嚴格工藝條件,嚴肅紀律,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、操作規程等各項規章制度,做好設備運行記錄及數據記錄,確保正常化運營。堅持與公安、安監、環保等部門聯動執法,加大污染處罰懲治力度;繼續落實企業停產整里和關閉取締違法企業上多下功夫。 |